醫師專欄報導

首頁 > 醫師專欄報導 > 把「小型精密電腦」裝進耳朵裡

把「小型精密電腦」裝進耳朵裡

日期: 2014-09-03

 

終日忙於公事的你,是否忽略了聽力的保健與照顧?一般對聽力損失的定義有幾種,英國聽力學家凱倫指出,世界衛生組織(WHO)的定義是,當聽不見五十五分貝(約等於一般說話的音量)以下的聲響,才算是聽障。一般聽力檢查師則以三十至三十五分貝為標準(約等於輕聲語談話的聲音)。

一般人對聽覺喪失的警覺,不如視力退化來得敏銳,等到發現時,往往已經相當嚴重了。

美國國際外科醫學院院士,目前在新加坡執業的耳鼻喉科醫師施登禮表示,聽力喪失有些早期症狀,例如耳鳴、難以裡解日常對語的語意、經常把電視或收音機音量調大等。當發生這些症狀,就應該尋找醫生的協助。

後天的聽力損傷有可能來自噪音、疾病、藥物或年齡;當損傷無法復原,就必須使用助聽器。但市面上的產品五花八門,消費者要如何選擇?

一般人的直覺是找醫師求助,不過醫師的專業在生理結構,至於聽力和外用輔具的專業知識,還是必須仰賴聽覺學家。但這類人才在台灣相當缺乏,建議消費者請醫生推薦經驗豐富,且能提供售後服務、追縱檢查的助聽器材商。

助聽器的機型就像車子一樣,從腳踏車到賓士都有。助聽器大致可分為口袋型、耳掛型、耳內型和耳道型;後兩者要打模訂做,但隱閉性高。-此外,市面上助聽器的價格混亂,從新台幣兩千元就買得到的粗糙機器,到十幾萬元的精密小型電腦都有,讓人眼花撩亂。

消費者在選購時,最好依照職業、聽力受損程度、生活環境需求和經濟能力來決定。例如經常需要開會、討論,   或出席人多場合的企業主管,可以選擇先進的數位化助聽器。現在科技的進步,讓這類助聽器不僅體積小,音質   穩定,還能辨識背景噪音和談話,自動壓低噪音。細心的廠商還在此類助聽器中裝製兩個麥克風,使用者可選擇   全方位或單一方向收音。

 

助聽器可幫助聽障者重享有聲音的世界,如何選購助聽器?
聲得助聽實驗室表示,必須注意:

一、助聽器是按照個人的聽力圖去選配的,如果沒有聽力圖就幫你配助聽器,那是騙人的。

二、不要用你正常耳朵幫你的家人配助聽器,與其配一個不適合的助聽器,浪費錢又損傷親人殘存的聽力,不如不配。

三、假如你的小朋友配戴助聽器一段滿長的時間了,仍無法清楚的咬字,可能是他所配戴的助聽器辨音能力有問題。

四、配好助聽器後可要求醫師或廠商做聽力圖及相關的檢查,以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機型。

五、選配助聽器除考量價錢外,也要留意售後服務。    

助聽器正常使用壽命約3~4年,電池使用壽命約100小時左右,它怕水、汗、熱及摔,洗澡、下水、睡覺都應取下,一天配戴    時間不要超過16小時,讓耳道肌肉恢復張力及透氣,新配者,要戴兩至三週才會習慣。

 

傳統的助聽器其實是一個擴聲器,對任何聲音都照單全收
而新型的耳機有過濾作用可適用二、三種不同的場合

與人交談時,你是否常要求對方重說一遍?或者是親友經常跟你反應電視的聲音開得太大?據專家表示,一般人的聽力從40~45歲間開始逐漸老化,不過很少人願意承認自己有重聽,患近視的人配戴眼鏡,聽力受損的掛耳機,本來是一樣的道理,但眼鏡被人普遍接受,甚至象徵一種時髦與流行,連沒有近視的人也戴一副,但戴耳機的人則被認為是殘障,這是一種心態問題。

助聽器包括眼鏡型、口袋型、耳掛型、耳內型、微電腦型及數位化數種。眼鏡型助聽器因其耳機貼著皮膚,容易受潮損壞,現在已比較少人使用,口袋型的體積較大,耳機線採外露式,適合年紀大的人使用;耳掛型是目前最多人採用的一種,隱蔽性佳並適用於重度 (90分貝) 重聽者;耳內型由於位置較前面幾型更為隱秘,因此特別受年輕人及女性的歡迎。

微電腦型及數位化則是最先進的一種助聽器 (包括耳掛型及耳內型) ,人的耳朵非常奧妙,有過濾聲音的功用,所謂的「聽而不聞」就是指這種能力。傳統的助聽器是一種放大聲音的機器,不管這個聲音你願不願意聽都被放大,所以許多老人覺得太吵,根本不戴。而微電腦遙控型可適用於兩 ~ 三種不同的環境,因應音樂演奏。會議討論或一般居家辦公交談,是比較合乎人性的一種設計。

選購助聽器之前,最好要經過醫師的檢查,了解聽力受損的原因是耳垢受阻,中耳炎還是受傷影響,讓醫生鑒定那一種治療是最適合你的,而平常我們也該好好保護自己的聽力,不要在吵雜的環境待太久,像隨身聽、DSCKTV等場所,不要待太久。若經醫師判定需要戴助聽器的話,也不需要排斥,像雷根也戴助聽器,你不知道吧!現在的助聽器比以前的進步太多了。